唐氏综合征作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,对患者健康与生活影响深远。了解其病因、症状及筛查方式,是实现早发现、早干预的关键。
一、遗传性疾病基础认知
遗传性疾病由遗传物质改变或致病基因引发,具有遗传性、先天性、终身性三大核心特点。目前已发现的遗传性疾病种类繁多,除唐氏综合征外,苯丙酮尿症、血友病等也较为常见,这类疾病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发育、智力水平及日常生活质量。
二、唐氏综合征核心信息
(一)疾病概述
唐氏综合征又称21-三体综合征,是临床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之一。在活产婴儿中,其发生率约为1/1000-1/600。正常人体细胞中第21号染色体仅有2条,而唐氏综合征患者因该染色体多了1条,导致身体发育、智力水平等多系统出现异常。
(二)主要病因
非整倍体现象:生殖细胞分裂时,21号染色体未正常分离,使胎儿细胞中该染色体多出1条,进而引发“自由型21三体”,这是唐氏综合征最主要的发病原因。标准的21三体是常见类型,略占唐氏综合征的95%。
染色体易位型:部分患者的21号染色体会与其他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(易位),导致染色体结构异常,最终诱发疾病,这种类型略占群体的4%。
嵌合体:少数患者体内同时存在正常细胞和21三体细胞,多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出现错误所致,症状严重程度通常与异常细胞比例相关,这种类型略占群体的1%。
(三)典型症状
- 特殊面容:眼距宽、鼻梁低平、耳朵位置偏低,常伴有内眦赘皮,眼睛偏小且向上倾斜,舌体较大且频繁伸出口外。
- 智力障碍:智力发育迟缓是核心症状之一,患者学习、语言表达及社交能力均明显受损,智商通常低于正常儿童。
- 生长发育迟缓:身高、体重增长速度缓慢,骨龄滞后于实际年龄,肌肉张力低下,坐、爬、走等动作发育也晚于同龄人。
- 伴随健康问题:易合并先天性心脏病、消化道畸形等先天疾病,同时面临听力下降、视力障碍、免疫功能异常等问题,感染性疾病发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。

三、筛查与诊断方式
(一)筛查手段
血清学筛查: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标志物(如甲胎蛋白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),结合孕妇年龄、孕周等信息,评估胎儿患病风险。该方式无创,但准确性有限,仅用于初步风险判断。
无创DNA检测:抽取孕妇外周血,分离胎儿游离DNA,通过检测21号染色体拷贝数判断是否存在三体异常。其准确性较高(约99%),但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,不能作为确诊依据。
超声检查(孕早期):通过测量胎儿颈部透明层(NT)厚度,结合血清学指标进一步评估患病风险,是孕早期重要的联合筛查手段。
(二)确诊方法
羊水穿刺:在超声引导下抽取少量羊水,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,可直接明确胎儿是否为21三体,是目前唐氏综合征的“金标准”诊断方法。但该操作属于侵入性检查,存在极低的流产风险(约0.5%-1%)。

四、结语
目前,唐氏综合征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,但通过早期筛查诊断(如孕期无创DNA、羊水穿刺)和科学干预(如儿童期康复训练),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,减轻家庭照护压力。因此,普及唐氏综合征相关知识、重视孕期规范检查,对预防和应对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。
(来源:人体机能教研室 责编:排孜丽亚·买提阿西木、廖宇静 主编:李皮所 审核:吾布力卡生木·吾司曼)